本微塘 > 社会 > 正文

​从几十元到上万元,这种解压玩具俘获年轻人的心?专家提醒→

2025-10-12 07:17 来源:网络 点击:

从几十元到上万元,这种解压玩具俘获年轻人的心?专家提醒→

继 " 芒狗 "、转运珠、指尖陀螺等成人版解压玩具大火后,又一种被称为 " 捏捏 " 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在年轻人中火了!

吐司、饭团、布丁……这些颜色鲜丽,看起来十分好吃的食物正是 " 捏捏 "。

它们多是用硅胶类材质制作,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可塑性更强,且外形酷似各类美食,又好看又解压,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

刷到纷繁复杂的 " 捏捏 " 种类、多条花费上万元购买 " 捏捏 " 的开箱视频后,小编不禁震惊:现在 " 捏捏 " 也已经这么 " 卷 " 了吗??

解压玩具 " 捏捏 " 风靡,甚至被卖出高价,它们为何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又暗藏什么样的安全风险?

排单两个月、每个 ID 限购一个

解压神器 " 捏捏 " 有点火

杭州的小唐今年 3 月入坑 " 捏圈 ",以前就很喜欢手办、公仔的她,一开始被各种 " 捏捏 " 可爱、逼真的外形吸引。" 第一次看到就心动了,一口气买了 10 款,有饭团、布丁、蛋糕等,收到之后上手捏过就更欲罢不能了,那种弹性和舒适感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此外,社交平台上还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 " 捏捏 " 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不少已售出数千件。

制作 " 捏捏 " 的成本并不高,但由于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尤其是填色和脱模的容错率较低,所以手感越好、造型越精致,制作所花费的时间也越长。

由于这些 " 捏捏 " 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 每个 ID 限购一个,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以上。" 一名店主说。

而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 " 捏捏 " 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而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但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也发现,有不少网友吐槽部分 " 捏捏 " 的价格过高,不合理。

" 捏捏 " 为何吸引年轻人?

有人消费上万元购买孤品 " 捏捏 ",也有人紧紧抓住 " 属于自己的时间 ",熬夜看着 " 洗地毯 "" 开蚌 "" 拆卡 " 的短视频或直播。

与碎片化、娱乐化的短视频类似," 捏捏 " 这类解压产品让人体验到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对释放压力、缓解焦虑 " 疗效显著 ",同时还能带来收藏的满足感。

解压产品的 " 魔力 " 来源于年轻人追求的松弛感。借用某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所说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变大,好不容易休息下来,就想暂时放空大脑,重获内心平静。

对此,北京今日心理事务所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玉敏表示,如今一些年轻人面临升学焦虑、工作内卷、人际交往等压力,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精神内耗。以适当解压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焦虑心理,获得短暂的宁静与自在。

同时,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了所谓的 " 解压经济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 5 年来," 解压 " 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增长迅猛。截至 2025 年,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商标含 " 解压 " 的相关企业有 800 多家。在电商平台上搜索 " 解压玩具 "" 解压神器 " 等关键词,相关商品超 2 万件。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压吗?

解压玩具真的能解压吗?对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博士牟晓冬表示,像史莱姆、" 捏捏 " 这类解压玩具,能够有一定的解压作用,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舒缓焦虑的心情,要比我们常见的抠手指、咬指甲、抖腿等方式好。"

专家表示,在玩解压玩具的过程中,其实带有一种发泄的意味," 在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掌控感,能够达到你的预期,毕竟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都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进行。"

但是,解压玩具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压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做瑜伽、跑步、跳绳等运动来调整自身状态,保持规律作息,健康有效地减压。

" 心理依赖 "" 包装袋甲醛超标 " ……

解压玩具也存在这些影响

在心理方面,有医生表示长时间使用解压玩具可能带来心理依赖。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红莲说,仅仅通过一些解压玩具来缓解压力,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 时间长了可能还会有心理依赖。实际上对注意力的集中,反而还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专家提醒,如果(焦虑)时间超过了两个月,那确实可能是出现了情绪上的 " 感冒 ",这个时候最好还是到医院就诊。

此外,有专家指出 " 捏捏 " 容易滋生细菌。多数解压玩具都是和手直接接触,容易粘上灰尘和杂物,又在手里捏来捏去,容易滋生细菌,长期接触还容易引发疾病。

另一方面,记者检索发现,也有不少网友开始担忧 " 捏捏 " 产品本身的安全性。

" 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 一名博主说道。

该博主的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 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 ",也有人表示,一些 " 捏捏 " 外面的 PVC 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 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 "。

据读特新闻报道,深圳的沈先生自行购买了甲醛测试仪,对孩子购买的 " 捏捏 " 玩具进行了甲醛和 TVOC 含量的测试。

根据沈先生录制的检测视频,测试地点选在通风的楼梯口,而当沈先生将测试仪放入装有 " 捏捏 " 玩具的收纳袋后,数值开始飙升。

从沈先生的测试结果来看," 捏捏 " 玩具甲醛浓度严重超标,数值较测试前飙升。当沈先生将测试仪从装有 " 捏捏 " 玩具的收纳袋取出后,各项数值快速回落。

对此,记者咨询了一名卖家," 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 该卖家还提供了一份产品甲醛检测报告,测试结果为 " 合格 "。但当记者问及 PVC 包装袋的检测报告时,该卖家称 " 没有 "。

" 捏捏 " 多为 " 三无 " 产品?

购买须谨慎

据了解,由于不少 " 捏捏 " 是个人卖家制作,因此大多缺少生产信息、质量合格证等。一位 " 捏捏 " 玩家说:" 通常是手工博主买来胶水等材料自己在家制作,不是工厂批量生产的,所以产量有限,品控也参差不齐。"

另据读特新闻,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多个商家销售的 " 食品级‘捏捏’硅胶 " 包装上并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等信息,是典型的 " 三无 " 产品。消费者在购买 " 捏捏 " 时,要注意辨别其是否安全。

"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 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表示。

(参考资料:钱江晚报、现代快报、读特新闻、人民网科普、网友发帖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赵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