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虎口掏心,抗美援朝最经典的特战行动:奇袭“白虎团”团部

2025-07-27 17:20 来源:网络 点击:

虎口掏心,抗美援朝最经典的特战行动:奇袭“白虎团”团部

“奇袭白虎团”是1953年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我68军203师对韩军“白虎团”发起的一次师级规模的山地进攻作战。而英雄杨育才带领十几个战士深入敌后,捣毁“白虎团”团部的行动,是配合我军正面进攻的一次“斩首”作战。

这次特战行动能够实施,源于我军战前一次阵前侦察。

为了摸清敌情、准备作战,609团1营参谋长张锁柱、三连蒋副连长带领6名侦察兵,趁着夜色向“白虎团”直木洞南山阵地摸过去。正在侦察之际,忽然发现十几个敌人向他们包抄过来,情况紧急,战士们没有犹豫抢先开火,消灭了这股敌人,随后又同埋伏在附近的剩余敌人展开激战,并俘虏九人,我一名战士牺牲,三人受伤。

这股敌人是“白虎团”的搜索队。通过审讯俘虏,一个上士班长交待了“白虎团”指挥所的准确位置在二青洞,以及美军炮兵的部署情况。这些情报,让607团政委苏克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派十几个战士伪装成韩军,深入敌后端掉“白虎团”的团部,让敌人群龙无首,军心混乱,以配合我正面阵地进攻,这样作战效果会更好。

我203师官兵对“白虎团”这个对手如此用心和重视,是有原因的。

“白虎团”所属的首都师是韩国的“元老”和主力部队,全部都是美式装备。首都师下辖26团、机甲团和第一团,第一团就是“白虎团”,最有战斗力,关键时候能挑大梁。美军仁川登陆后,“白虎团”是第一支越过“三八”线,并抢先占领朝鲜最北面城市清津的韩军。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只有“白虎团”还能坚守住“三八”线以北的阵地,其余的“联合国军”全部败退到“三八”线以南。正是凭此功绩,李承晚亲自授予该团“虎头旗”,“白虎团”由此得名。

可见,“白虎团”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大战当前,203师决心打好这一仗。

师部同意了团政委苏克这个奇袭计划,决定让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带领12名战士,化装成韩军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其中,韩淡年、金大柱2名战士是朝鲜语翻译。

1953年7月13日20点55分,杨栋梁师长下达了进攻命令,霎时间我火炮轰鸣,射出道道火焰喷洒向敌阵地,提前潜伏敌阵前的我两个营兵力随即发起了冲锋。

14日零时零四分,激战正酣,杨育才的袭击班接到了出击的命令。

他们一行13人早已整装待发,杨育才个子高大、鼻梁高挺,穿着美军服装扮成美国顾问,韩淡年扮成韩军小队长,其余的战士一律头戴钢盔,脚蹬大皮靴,扮成韩军士兵。每个人都携带冲锋枪、手枪、手榴弹,全副武装。

13个人排成1字队形向敌后穿插,杨育才走在最前面。他回想起临出发时,领导及战友们期待的目光,深感此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杨育才是陕西勉县人,1926年生于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七岁就给地主家放牛,15岁在山上放牛时,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他在全国解放前夕才加入解放军,但进步迅速。1951年6月入朝作战时,还是一名普通战士,由于机智勇敢,成为一名侦察兵,并迅速成长为侦察排副排长。

在夜幕的掩护下,杨育才带领这支特殊的小队伍在山丘重峦间疾进。他每隔一会儿都要回头看一下,生怕有战士掉队。忽然,杨育才发现队尾出现一个陌生的身影,多出来一个人。他给韩淡年使了一个眼色,两人放慢了脚步,等这个陌生人走近身旁时,冷不丁将他控制住。

原来,这是一名韩军士兵。他藏在掩体里被我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吓得六神无主,懵了圈,看见杨育才一行人急匆匆地往后方跑,以为部队正在后撤,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忙跟了上去。当他明白做了我志愿军俘虏后,浑身瘫软,乖乖交待出当晚的口令是:“古鲁木,欧巴。”

这个意外收获,让袭击班在后面的路程与敌遭遇时,起到了化险为夷的关键作用。

他们行进到一个路口的拐弯处,撞见一股韩军,双方几乎鼻子碰鼻子,问答过口令后,两支队伍擦肩而过,对方丝毫没有怀疑,这竟然是一支志愿军的袭击小分队。

“白虎团”团部位于二青洞山谷内,距我前沿阵地十五六里地,周围地势险要。前一天,下了多半天的大雨,崎岖不平的山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走。

杨育才他们通过口令又闯过一道敌人的岗哨,距离目标越来越近。这时,一条公路横亘在眼前,上面儿停了长长一串敌人的军车。袭击班如果大模大样闯过去,有可能露馅儿,完不成任务。绕过车队,时间又不等人,后面激战的志愿军部队正焦急等待他们胜利的消息。

杨育才一咬牙:“拼了!”他命令战士们每2个人打一辆汽车,先投手榴弹,再端枪猛扫。战斗出奇的顺利,敌人被打的猝不及防,乱成一团。趁这功夫,在夜色的掩护下,袭击班的战士们顺利穿过公路重新集合,一个挂彩的都没有。

此时,“白虎团”的团部会议室灯火通明,里面人头攒动,声音嘈杂。我志愿军发起全线进攻后,“白虎团”的前线部队被打得焦头烂额,处于崩溃状态。“白虎团”团长崔喜寅急忙向上级求援,试图挽回败局。首都师派出机甲团第二营前来增援,杨育才他们刚才在公路上看到的那支长长的车队,就是敌人的援兵。

杨育才看到“白虎团”团部是两排整齐讲究的木板房,周围用铁丝网围起来。两排房子不远处的山沟里,停着几十辆卡车和吉普车,敌人正在慌乱地向车上装东西,看样子是想逃跑。

杨育才把袭击班分成三组,一组对付警卫部队,一组从铁丝网钻进去,消灭会议室内的敌人,杨育才自己带两个战士组成第3组,从团部北门打进去一直打到南门出口。

会议室内,首都师副师长林溢淳、机甲团团长陆根柱、“白虎团”团长崔喜寅几个人,正在为反攻的方向争得面红耳赤,周围一帮参谋插不上话,只能干瞪眼儿瞅着。忽然,窗外飞进来几颗手榴弹,一阵爆炸声,屋里闪出一个大火球,浓烟从门、窗户呼呼往外冒,屋里霎时漆黑一片。

我几名战士冲到会议室门口,端着冲锋枪朝着漆黑的屋里又是一阵扫射,里面一片惨叫声。副师长林溢淳、“白虎团”团长崔喜寅两人,坐在会议室里边儿靠窗的位置上,趁着混乱,他俩跳窗逃了出来。

另外两个小组也跟敌人接上了火,山谷里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敌人没料到我志愿军神兵天降,军心大乱,争先逃命,跑不了的纷纷举手投降。

虎口掏心的战斗只用了十几分钟就轻松完成,我袭击班以一人轻伤的代价,毙伤敌机甲团团长陆根珠等97人,俘虏敌军事科长、后勤科长、榴炮营营长等19人,缴获一面写着“优胜”2字的“虎头旗”和一批武器、物资,彻底打瘫“白虎团”的指挥系统,圆满完成了任务。

敌副师长林溢淳从会议室跳窗逃出去以后,半路上被我后续穿插的609团二营抓获,做了俘虏。

“白虎团”被我军歼灭以后,如同打断了李承晚的脊梁骨,嚣张气焰没了踪影,再也不敢给合谈制造麻烦了,乖乖回到了谈判桌前。

战后,志愿军总部给杨育才荣记特等功,袭击班荣立集体特等功。那面被我军缴获的“优胜”虎头旗,作为历史的见证,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