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竹歇后语‖竹筒倒豆全抖搂

2025-08-21 14:02 来源:网络 点击:

竹歇后语‖竹筒倒豆全抖搂

继续辑《新华歇后语词典》里的竹歇后语,来自“Z:[竹筒子倒豆——全抖搂出来]词条”。

竹筒子倒豆——全抖搂出来

指全部说出来或揭露出来。袁静《伏虎记》六〇:“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顾虑,都要竹筒子倒豆,全抖搂出来。”

竹筒倒豆子——都抖落出来

从维熙《泥泞》八:“你对我这个老大哥还有什么话说,竹筒倒豆子,都抖落出来吧!”

竹筒倒豆——全倒出来

陈绍基《金十字架》一二:“为了把事情弄清楚,他鼓励王强说:‘王强同志,有什么话,像竹筒倒豆,全倒出来。不管中听不中听,我都乐意听,你继续讲下去吧!”

竹篓子倒豆子——全抖落出来

陈桂棣《共和国警长》一〇:“于是,他把几天前发生的事情,竹篓子倒豆子似地全抖落出来。”

此语主要是利用“抖搂”的双关义构成的。抖搂,本指抖动着向外倒出,与前一部分相应;转指全部说出或揭露出来,形成语义。此语是常用歇后语,后一部分有时可省去,如:刘绍棠《瓜棚柳巷》五:“‘你心里有鬼!’柳叶眉逼问道,竹筒倒豆子,说!’”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六章四:“秦振一听心中不禁肃然。是的,多少年来他没有听到过有人这样对他说话了。他心头掠过一阵波澜,他觉得温暖、亲切。‘老黄,欢迎你来个竹筒倒豆子。’”

竹筒倒豆子

这句歇后语的下半句是“全抖搂出来了”或者“一干二净”。它的意思是形容某人或某事情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东西、情况或秘密等毫无保留地说出来或展现出来了。就像竹筒里的豆子,一旦被倒出来,就会哗啦一下全部散落出来,没有遗漏。这个歇后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直率、爽快,或者形容事情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状态。

袁静的小说《伏虎记》,描写五十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儿女,在朝鲜战场英勇战斗的故事。

袁静

袁静(1914年—1999年),原名袁行规、袁行庄,1914年出生于北平(今北京),祖籍江苏武进。她是一位著名的女作家,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等职。袁静是琼瑶的母亲袁行恕的胞妹,琼瑶喊她小姨。

《泥泞》是从维熙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角高水是一个从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最终成长为艺术院校的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小说中,高水有两幅重要的画作:一幅是怀念石凤妮的《墨荷》,被党委书记梁满说成是大毒草;另一幅是他在劳改农场第一天早晨画的《农场的黎明》,差点成为农场保卫科科长雷光批斗的靶子。

从维熙

从维熙(1933年4月7日—2019年10月29日),河北玉田县人。50年代中期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先后任《北京日报》文艺组编辑、农村组记者。1956年加入中国作协并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后当过工人。1979年调回北京,历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作家出版社总编。

《金十字架》是陈绍基创作的一部反特小说,小说背景设定在1964年秋天,主要讲述了南方渔港太平湾的渔船海鹰三号在一次捕捞作业中捞到一架无人驾驶的间谍飞机,这架飞机偷拍了西南某国防基地的重要军事设施。在返航途中,飞机上的摄影胶卷被敌特窃去,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搏斗。公安人员和人民群众最终查获了摄影胶卷,并将暗藏的敌特组织一网打尽。

《共和国警长》讲述了警长在处理一起复杂的谋杀案时,发现尸体被盗换,案件背后牵涉到一个大人物的故事。警长和他的未婚妻在追踪真相的过程中,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揭露了背后的阴谋。

陈桂棣

陈桂棣,1942年11月出生于安徽怀远,是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悲剧的诞生》《淮河的警告》和《中国农民调查》等,曾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和当代文学奖。

《新华歇后语词典》

《新华歇后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温端政主编,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开本:32开,定价:39.80元,版次:2008年11月第1版,2009年2月第2次印刷。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