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喀秋莎火箭炮向以色列开火,什么是喀秋莎火箭炮?威力如何?

2025-08-16 03:52 来源:网络 点击:

喀秋莎火箭炮向以色列开火,什么是喀秋莎火箭炮?威力如何?

你可能听说过喀秋莎这个名字,它是一首苏联的著名歌曲,也是一种苏联的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装备的一种轮式车载火箭炮,它以其强大的火力和灵活的机动性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德军称为“斯大林的管风琴”。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它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它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喀秋莎火箭炮的神秘面纱,让你了解这种令人敬畏的武器。

喀秋莎火箭炮的诞生和发展

喀秋莎火箭炮的原型是苏联在1930年代研制的航空火箭弹,它们是用来装备战斗机、攻击机和轰炸机的,用于对地和对空攻击。苏联的火箭专家们发现,这些火箭弹也可以用于陆地上的火箭炮,只需要在载重卡车上安装发射导轨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实现快速移动和集中射击,打击敌人的密集目标和防御工事。

1938年,苏联进行了火箭炮车载实验,使用了24条发射导轨,但只能做高低调整,方向射角的精度差,调整速度也慢。1939年,苏联改进了火箭炮的设计,使用了16条发射导轨,可以180度旋转,提高了火箭炮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这就是BM-13型火箭炮的雏形,它使用的是132毫米的M-13型火箭弹,每枚火箭弹的威力相当于152毫米的榴弹,最大射程达到8.5公里,可以在10秒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形成强大的饱和打击。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政府决定全力生产BM-13型火箭炮及M-13型火箭弹,大规模装备部队。由于保密,未公开火箭炮的正式名称和型号,但是炮架上有一个“K”字,这是沃罗涅日的“共产国际”工厂的标志,K是俄语单词“共产国际”的第一个字母。

苏军战士便根据这个字母,以当时一首流行的歌曲“喀秋莎”为其命名,这个名字很快在苏军内部传播开来,成为这种火箭炮的代名词。

德军则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因为它发射时的声音像是管风琴在演奏。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和作用

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在于它可以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在目标地,造成巨大的杀伤和破坏,同时又可以快速地撤离,避免敌人的反击。

喀秋莎火箭炮的火力密度是普通火炮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它的爆炸声和火光也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点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它在苏德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苏军的反攻和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喀秋莎火箭炮的代表性战例有:

• 1941年7月14日,苏军的第一个火箭炮连在斯摩棱斯克的奥尔沙地区,向德军占领的火车站发射了112枚火箭弹,杀伤、摧毁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物资,这是喀秋莎火箭炮的首次实战,也是苏军的第一次反击。

• 1941年12月5日,苏军在莫斯科战役中,使用了近千门喀秋莎火箭炮,对德军的阵地和集结地进行了猛烈的轰击,为苏军的反攻创造了条件,打破了德军的围攻,挽救了莫斯科的危机。

•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使用了1500门喀秋莎火箭炮,对德军的阵地和后方进行了持续的轰击,为苏军的包围和歼灭德军第六集团军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 1943年7月5日,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使用了3000门喀秋莎火箭炮,对德军的进攻和防御进行了有效的火力支援,为苏军的防守和反攻提供了强大的火力保障,粉碎了德军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

• 1945年4月16日,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使用了4300门喀秋莎火箭炮,对德军的柏林防御圈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火力覆盖,为苏军的突破和攻城提供了火力支援,为苏军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打开了道路。

喀秋莎火箭炮的影响和评价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张王牌,它展示了苏联的火箭技术和创新能力,也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火箭炮的发展和竞争。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