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陶华碧之子:一个建烂尾楼成老赖,一个为省成本换辣椒品种
老干妈陶华碧之子:一个建烂尾楼成老赖,一个为省成本换辣椒品种
记得点赞加关注,为您奉上更多娱乐大餐
10月20日,贵州省工商联发布的一条榜单,彻底揭开了这位老牌国货的“遮羞布”。
曾经影响力不输贵州茅台,放话“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老干妈,如今已经排在了贵州民企前十以外。其营收水平跌回了六年前的水平,口碑也差强人意。
为了重振企业,75岁高龄的陶华碧重新出马,还跟随潮流开启了直播带货。可惜依旧收效甚微,3个月只卖了80万的业绩。
那么,曾经大受欢迎的老干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难不成,真的逃不开富不过三代的老话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故事。
一
老干妈品牌的创始人陶华碧一生中有两个最爱。第一个是收集豪车,第二个则是打麻将。2019年的清明节,陶华碧带着家人一齐回老家祭祀祖先。
当天,陶华碧一行人浩浩荡荡的驱车上了高速,车队规模十分庞大,且都是劳斯莱斯、梅德赛斯、奔驰等豪车。每一台车都有着不同凡响的车牌,AW7777、贵AA8888,还有一辆车牌是贵AA6666。
这么大的阵仗何曾在这小地方出现过,所以交警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车牌有可能是假的,他们当即拦下了陶华碧的车队进行盘查。
一番询问后才得知,这些车牌可谓大有来头,都是贵州官方给陶华碧特赠的。只因陶华碧的老干妈是贵州最大的企业之一,仅一年内就为当地政府贡献了数十亿元的税收。
虽然陶华碧没读过书,但她深知做人做事都需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因此她从来没逃过税。甚至早年间卖米豆腐的时候,陶华碧都不忘走远路去缴税。
她认为不上税,脸都没有地方放。不仅如此,在陶华碧的坚持下,老干妈不仅没有上市,而且不需要银行贷款。
当地许多银行想让陶华碧贷款,但陶华碧认为自己有多少钱,就做多大的生意,从来不都使用银行贷款,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
也正基于陶华碧对当地经济的巨大贡献,政府才赠予了她这两块车牌。从出生农村的文盲妇女到扬名四海的老干妈品牌创始人,坐拥90亿身家的胡润百富榜女富豪。陶华碧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传奇。
如今,已经70多岁的陶华碧本该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却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而危机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两个儿子。
那么,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他们做了什么,才让75岁的陶华碧重新掌权,挽救企业于水火中。她苦心栽培的两个儿子又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传言,延续老干妈的辉煌吗?
二
1947年,陶华碧出生于贵州湄潭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她是家里的第8个孩子,由于家里孩子众多,父母负担沉重。加之陶华碧是个女孩,让渴望能有个男孩的父母希望再次落空。
父母平日里以务农维持生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一年上头才能有顿肉吃。稍大时,陶华碧就要跟7个姐姐一起下地耕作,上山挖野菜。
由于家境贫寒,陶华碧没有机会读书,大字也不识一个,只得在狭小的山村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
但陶华碧打小就十分有想法,看到家里吃不起肉,每顿饭都是野菜时,陶华碧就想着自制辣酱用来调味。
陶华碧用自家辣椒制作的辣酱一上饭桌,就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附近的邻居了陶华碧做的辣酱后,也是赞不绝口。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陶华碧的人生开始与辣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陶华碧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纪。经身边人介绍,陶华碧和地质队的一个会计走到了一起,正式结为夫妻。
对方和陶华碧一样,家庭条件都不太好。但男方读过书,有些文化,工作也相当不错,每个月能拿30元的工资,足以让家庭过上不缺衣少食的生活。
婚后不久,陶华碧怀孕生下了两个儿子。有了儿子后,家庭负担陡增。陶华碧的丈夫为了供孩子上学和维持家庭开支,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弄得疲惫不堪。
看见终日辛苦忙碌的丈夫,陶华碧十分不忍,得空时就去附近工地上打零工,帮助丈夫减轻肩上的负担。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一家人却十分温馨和睦。
没成想,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后丈夫的身体越来越差,去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患上了肝癌,已经时日无多。但陶华碧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将为数不多的积蓄都拿了出来给丈夫做化疗费用。
白天,陶华碧在附近工地上打零工;晚上,就在医院悉心照看丈夫。两个孩子无暇顾及,就让姐姐帮忙看管。无奈的是,微薄的积蓄很快就耗尽,丈夫的身体却迟迟不见好转。
最后,他们迫于无奈放弃了治疗,回到家中休养。回家后,陶华碧丈夫的身体每况愈下,苦苦支撑了几个月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儿寡母。
丈夫去世时,陶华碧才26岁。出于多重考虑,她没有再步入婚姻,而是独自一人抚养着两个孩子。她没读过书,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做最辛苦的体力活。
为了生活,她扛过水泥袋、做过服务员、摆过地摊。陶华碧明白做体力活不是长久之计,她卖起了自己拿手的米豆腐。
每天夜里提前做好要卖的米豆腐,第二天一大清早,陶华碧就早早起床,将米豆腐放在背篓里边走边沿街叫卖。背上的背篓里装着100斤的米豆腐,陶华碧却从不叫苦叫累,她足足背坏了20多个背篓。
攒了点积蓄后,她有意开一个小吃店,打算将来靠手艺吃饭。办法总比困难多,没钱租店面,陶华碧就大冬天跑到干校去捡砖头,用来搭建一个小棚子。平日里就在小棚子里做米豆腐,做好了卖给沿途经过的食客。
为了维持家庭开支,陶华碧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做米豆腐。所幸,有了砖头搭建的小棚子后,她终于不用再过以前肩挑背扛卖米豆腐的生活。两个孩子十分懂事,闲暇时也会来给她打下手。
两个孩子稍大时,陶华碧又有了新想法。她不满于只卖米豆腐,一番筹备后,开了一家名叫“实惠饭店”的饭店。正如饭店的名字一样,陶华碧在经营饭店时也讲究了实惠二字。
不仅饭菜可口,分量足,还有免费的辣酱可以吃,食客们都对这家饭店赞不绝口,他们亲切地称呼陶华碧为老干妈。几乎每个来吃过饭的人都会夸赞辣酱,隔壁的饭店见辣酱这么受欢迎,也学着她做辣酱。
陶华碧是个实诚人,把辣酱配方告诉了食客们,让食客在家也能自己做着吃。可以说,陶华碧的辣酱成了饭店的招牌,但凡吃过辣酱的人都成了回头客。
三
食客们对辣酱的追捧让陶华碧嗅到了商机,既然这么多人都喜欢我做的辣酱,那我为何不把辣酱量产呢?有了想法后,陶华碧说干就干,跟当地居委会借了两间空置许久的房子。
找了两个儿子来帮忙,又另寻了一些人手来打下手。就这样,辣酱得以大批量生产。辣酱生产出来后,就需要寻找售卖的渠道。
陶华碧找了当地的玻璃厂谈合作,起初厂长不太看好辣酱的前景,就把一些旧瓶子卖给了陶华碧。辣酱包装好以后,陶华碧就拿着辣酱挨家挨户地跟商店谈合作。
陶华碧自制的辣酱上了货架后,很快就被一抢而空。因为辣酱销量好,陶华碧又多了一些慕名而来的供销商。就此,陶华碧的辣酱生意越做越大,闻名贵州。
但陶华碧有了更大的野心,想把老干妈推向全国市场,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时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律意识浅薄的陶华碧还没办营业执照。
所幸喜欢吃辣酱的工商所所长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急忙跟陶华碧说了这件事。而规则意识极强的陶华碧赶紧在所长的帮助下,把手续一一补全。就此,老干妈正式成为一家企业——贵州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以后,老干妈逐渐凭借独特的口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干妈很快在国外也流行了起来。
有的代理商尝试把老干妈远销海外,出人意料的是,老干妈在海外也大受留学生的欢迎,销量一路攀升。企业越做越大后,有不少人向陶华碧抛出了橄榄枝,有意让她去其他国家发展。
陶华碧却说,给我十套房子我也不去其他地方,因为我的根就在贵州,我要对得起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后来,因为老干妈品牌的红火,市面上也曾冒出过不少假冒老干妈的盗版产品。
有一家湖南的企业甚至提前注册了老干妈的商标,这让陶华碧十分不能接受。她认为有能力就自己把产品闯出名气,而不是利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为自己牟利。
陶华碧成立了打假小组,四处搜集证据,跟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打官司。所幸,最终陶华碧成功注册了老干妈的商标,那些假冒伪劣的盗版产品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
四
眼看公司走上了正轨,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上了年纪的陶华碧就放心的把公司交给了两个儿子。她除了在大事上拿主意外,工厂的细节和公司管理就由儿子李贵山和李妙行具体负责。
陶华碧十分信任两个儿子,让小儿子李妙行主抓生产,大儿子李贵山负责管理。李贵山除了管理工厂事宜后,一直有意跳出母亲创下的舒适圈,投资了不少其他产业。
但欠缺投资经验的李贵山可谓处处碰壁,投资的房地产惨遭烂尾,投资的文化企业曾连续3年当地市监局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在去年已强制清算,濒临破产边缘。而李贵山本人也被连续限制高消费多达19次。
事情闹大后,为了平息舆论争议,已经古稀之年的陶华碧也不得不站出来替儿子解释:称这是大儿子李贵山的个人投资行为,与老干妈公司没有关系。
犹记得多年之前,老干妈陶华碧在提到自己的经营之道时,还曾一度总结过自己的“四不原则”: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如今看来大儿子李贵山的理念倒是和母亲背道而驰。
小儿子李妙行倒是很听话,不热衷于玩资本的游戏,名下四家企业都是和老干妈企业有关的附属企业。陶华碧对这个小儿子尤为满意,认为他善创新、肯吃苦,颇具实干精神,是她理想的接班人。
小儿子继任后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认为老干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企业,为确保每年两百多万瓶的年销量,就需要由以前的人工变为机械化生产。因此,他辞退了很多以前的老员工,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机器。
这一点创新倒是让陶华碧十分满意,接受采访时总会对小儿子赞不绝口。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李妙行接下来的一个决定却彻底动摇了老干妈赖以生存的根基。
陶华碧在掌管老干妈期间,对产品质量要求尤为严格。她认为产品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因此只要她尝出辣酱的口味不够好,就会当着全厂人的面把这批辣酱销毁,确保劣质产品不流入市场。
可小儿子李妙行却有别的打算,他接手公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降成本。把老干妈原来产自贵州本地的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只因为每斤能有5块钱的差价,一年能节省近5亿元的成本。
但他不知道的是,河南辣椒和贵州辣椒的口感相差甚远,贵州遵义的辣椒鲜香麻辣,而河南辣椒则口感偏甜。老干妈味道的变化迫使很多人失去了购买欲望,转而青睐其他口感上乘的辣酱品牌。
一番改革后,产品味道反而大不如从前,年销量逐年递减。就在这时,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2016年5月,老干妈公司发现本地超市一款水豆豉,虽然品牌、外包装均不同,但两者口感却高度相似。经有关部门核查后发现,原来罪魁祸首就是曾任职过老干妈公司的一个离职员工贾某。
在他任职期间,由于职务工作需要,他掌握了老干妈公司专有技术、生产工艺等核心机密信息,包括水豆豉的生产工艺、原料配比等内容。
也正因此,他离职后这些核心信息就泄露了出去。不仅如此,老干妈工厂还曾两度发生火灾,一时间货物损失惨重。两次火灾暴露出了公司存在着巨大的管理漏洞,面对重重困境,老干妈又会如何应对,又将何去何从。
五
2020年,老干妈没能扭转颓势,反而负面新闻不断,被腾讯以拖欠上千万广告费为由告上了法庭。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是:跟腾讯签约的人并不是陶华碧,而是有三人伪造老干妈的假章与腾讯签订了协议。
尽管老干妈无辜躺枪,但声誉还是难以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多重打击下,老干妈也有些举步维艰。2022年3月1日,老干妈因为涨价通知再上热搜,引来一片群嘲。
虽然伴随原材料和人工费的上涨,老干妈辣酱上调价格也无可厚非。但味道的改变、口碑的崩塌、管理的混乱,还是让不少人诟病不已。
老干妈创始人的经历不由得令人想起食品行业里另一个翘楚:调料大王十三香创始人王守义的经历。王守义和陶华碧一样,都是颇具实干精神的企业家。
在他去世前,曾这样叮嘱子孙:“集团不上市、不动房地产、要踏踏实实做实业。”遗憾的是,子孙未能听进他的忠告。儿子不继承家业,跑去创业开火锅店;孙子醉心于炒房地产,热衷于玩资本游戏。
最后只剩下十三香集团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几度濒临破产边缘。在市场竞争中从不缺乏投机者,但缺少肯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
结语
2019年,陶华碧重新掌权后,她狠抓产品质量,促使老干妈重新焕发了生机,销量稳定上升。
但陶华碧毕竟已经年事已高,如果老干妈没有了她的庇护,这个品牌又还能撑多久呢?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一起来探讨。
-
- 五胡十六国:前燕
-
2025-08-25 06:40:56
-
- 焦波——永远在土地里种植故事
-
2025-08-25 06:38:41
-
- 老山轮战:第21集团军61师打助攻,打出王牌军气质,战绩鲜为人知
-
2025-08-25 06:36:27
-
- 吉尔吉斯斯坦是什么样的国家
-
2025-08-25 06:34:12
-
- 【姓氏寻宗】符姓——历史来源
-
2025-08-24 12:19:33
-
- 如何让瑞祥商联卡重焕光彩
-
2025-08-24 12:17:18
-
- 柬埔寨金边大皇宫
-
2025-08-24 12:15:03
-
- 黑暗冷艳的动漫女生头像|你开心的话,忘了我也没关系
-
2025-08-24 12:12:48
-
- 草本茶是什么?与传统茶饮的区别?
-
2025-08-24 12:10:34
-
- 15岁赵诗婷夺平衡木冠军得分13.566分 赵诗婷个人资料履历
-
2025-08-24 12:08:19
-
- 直飞广州196元!“五一”从温州出发到这些城市机票好便宜
-
2025-08-24 12:06:04
-
- 湖北鹤峰:屏山峡谷光影如画
-
2025-08-24 12:03:50
-
- 浙江省杭州市(13区县)标准地图
-
2025-08-24 12:01:35
-
- 什么是劳保鞋呢?了解一下
-
2025-08-24 11:59:20
-
- 盘点八本书荒必备的军婚小说,双向奔赴,高糖甜宠
-
2025-08-24 05:05:50
-
- 华语乐坛那些传奇之摇滚教父:崔健
-
2025-08-24 05:03:35
-
- “惯犯”深夜偷电瓶被抓获,竟称:卖了钱养女朋友
-
2025-08-24 05:01:20
-
- 题目:从基层干部到央视主持人——刚强的奋斗历程
-
2025-08-24 04:59:05
-
- 绝对干货,一分钟让你了解真正的三文鱼
-
2025-08-24 04:56:51
-
- 朝鲜和韩国不一样
-
2025-08-24 04: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