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科技助力停车 “智”解停车难

2025-08-18 07:47 来源:网络 点击:

科技助力停车 “智”解停车难

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

从20年前的53.58万辆

增长到目前540.39万辆

车越来越多

停车成了不可回避的难题

而近期

有不少小伙伴已经找到了

化解这一尴尬局面的小妙招

就近把车停进

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场

再换乘地铁前往目的地

整个过程省时又省力

地铁换乘停车场

出行更便捷

△青龙寺G口马路对面停车场

△南稍门地铁C口旁停车场

截至目前,市轨道集团已建成投用的停车场项目包括地铁1号线洒金桥、浐河、陈杨寨,2号线红会医院北区、南稍门,3号线香湖湾、浐灞中心、胡家庙、辛家庙、桃花潭、广泰门、延兴门、胡石区间新能源充电站,4号线大明宫、大明宫北,5号线汉城南路、雁翔路北口、青龙寺、西北工业大学,6号线长乐门、卫星测控中心、田家湾、公园南路、纺六路、穆将王,14号线文景山公园等站点共30余个停车场,共计约1800个车位。

近年来

我市各领域智慧化应用的不断普及

在停车难这个难题上

也出了很多“黑科技”

为大家构筑更加安全、高效和便捷的停车体验

智慧停车平台

让城市生活更便利

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研发的“西安市智慧停车综合服务平台”,正以科技的力量助力城市停车智慧化升级,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停车难问题。

该平台自2022年上线以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停车信息检索、停车泊位诱导、ETC便捷支付、线上投诉建议及车生活等服务,为停车管理部门提供了停车场分布图、分级实时预警、停车轨迹一键查询、重点车辆协查管理、数据交互与共享等信息。

最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静态交通研究院新研发的数字车位锁得到了大家关注。

在车位闲置时,数字车位锁与地面融为一体,毫无阻碍,而当车辆稳稳停入车位时,智能车位锁迅速感应并依据路段特定的计费规则自动升起锁定。车主离开时,只需扫描车位旁的二维码轻松完成缴费,系统确认支付后,车位锁便优雅地降下,解锁车位,让车辆顺畅离去。

建设换(充)电站

让新能源车主出行更方便

今年10月

《科技日报》

以《缓解“补能焦虑”加速绿色出行》

为题刊文

点赞陕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充电1秒钟,续航增加1公里!插枪、扫码、拔枪、自动支付……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满电出发。这种极速充电体验,引来不少新能源车主点赞。

近年来,西安市进一步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更好地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加快停车场充电桩建设

公(专)用充电桩建设作为我市为民实事的主要任务,市发改委将围绕47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任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充电站的建设将通过市级平台实现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并强化安全监管,确保所有设施在投运前完成验收。

今年以来,我市已建成并投运充电站182座、充电桩4900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投运公专用充电站1335座、充电桩32106个

新能源电动汽车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在京昆高速富平服务区,技术人员正驾驶着移动充电机器人前往停车场准备为新能源车辆充电,这是陕西首款移动充电机器人。

该移动充电机器人储充容量为70度,可以兼容多种规格的车型,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70公里左右的补能效果。

这款充电机器人还具备“光伏+储能”的绿色环保特性。陕西高速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让新能源车用上新能源电,电动汽车零碳出行。

移动充电机器人正在逐步投放至更多场景,如收费站、产业园区和停车场等,延伸“交通+新能源”产业链,助力陕西交通领域智慧化升级与“双碳”目标实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