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揭秘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23年:不准他与原配离婚,被双方子女接受

2025-08-26 06:53 来源:网络 点击:

揭秘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23年:不准他与原配离婚,被双方子女接受

翁瑞午(左)

“她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这是著名文学家胡适,对于徐志摩妻子陆小曼的评价。

“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清秀美丽、曼妙多姿的陆小曼荡起了以徐志摩为代表的北京城无数青年才俊心中的涟漪。

为了她与妻子张幼仪离婚的徐志摩,对她一往情深,为了满足她极高的消费需求一身,他兼职六份工作,对她百般呵护。

然而一开始如此受上天眷顾的才女,晚年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晚年疾病缠身、消瘦虚弱的她,不得不去文史馆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从多情才女到潦倒画家,陆小曼的人生转折,可以说是从遇到昆曲艺人翁瑞午开始的。

陆小曼与翁瑞午的相识,起源于她的病痛。

早年与前夫王庚离婚堕胎后的陆小曼,因为手术失误,不仅丧失了生育能力,还落下许多病根。

与徐志摩结婚后的她,流连于上海的舞会,常常跳到后半夜才回家,昼夜颠倒。

这导致陆小曼的身体每况愈下,还得了昏厥症,十分虚弱。

徐志摩心急如焚,到处为妻子求医问药,最后在挚友江小鹣的介绍下,找到了擅长推拿的翁瑞午。

翁瑞午

翁瑞午曾向名医丁凤山先生学习推拿,小有一番造诣,让徐志摩欣慰的是,他对陆小曼的病症十分有帮助,多次救陆小曼于昏厥之中。

在翁瑞午的按摩治疗下,陆小曼的身体逐渐好转,精神也变得清爽了许多,再也没有出现过昏厥的症状。

陆小曼和徐志摩夫妇都对他十分感激,渐渐地,翁瑞午愈发频繁地出入他们的府邸,为陆小曼治疗、陪她畅谈。

出身名门的翁瑞午不仅擅长推拿,也见多识广,知晓天文地理、戏剧文学。

他与陆小曼有许多的共同爱好,和她有着说不完的话,常常引得陆小曼笑声不绝,开朗健谈。

徐志摩对于妻子的好转也十分欣然,翁瑞午就在徐志摩的首肯下日日出入徐府,在每日的推拿与谈心中爱上了清秀动人的陆小曼。

徐志摩故居

起初的陆小曼,心中只有自己的丈夫一人,虽然感激翁瑞午随叫随到的关照和每日坚持的陪伴,但并未对他产生爱情。

虽然没有爱情,但她的言行受到翁瑞午的极大影响。

在他每日吞烟吐雾的环境和引诱劝导的言语下,陆小曼开始吸食大烟。

两人每日相对躺在床上一起吸食大烟,他们的传言四处流窜,后来翁瑞午渐渐直接住在了徐家。

许多人对他们的关系议论纷纷,认为他们早已苟且地在一起了。

陈定山《春申旧闻》曾载:“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绝技,是丁凤山的嫡传,他为陆小曼推拿,真是手到病除。于是,翁和陆之间常有罗襦半解、妙手抚摩的机会。”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7年,上海八卦小报甚至刊登了一篇名为《伍大姐按摩得腻友》的文章,对于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添油加醋、妄加评论。

好在,徐志摩对于妻子与这位按摩师的关系看得很开,认为他们之间的亲密往来不会影响到他们夫妻的感情。

擅长打牌的徐志摩曾经说:“男女之间的情和爱是有区别的,丈夫绝对不能干涉妻子交朋友,何况鸦片烟榻,看似接近,只能谈情,不能爱,所以男女之间最规矩最清白的是烟榻,最暧昧最嘈杂的是打牌。”

在他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顶多是暧昧谈情,而不会上升到爱。他不愿干涉妻子与他的往来。

陆小曼的确也是如此做到的,她后来曾说,当时的自己对于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

徐志摩手迹

然世事难料,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年轻的诗人永离人世,与陆小曼阴阳两隔。

悲痛欲绝的陆小曼失去了生活来源,每日更是以大烟消愁,在弥漫的烟雾中麻痹内心的伤痛,还因此坐过一夜班房。

而有着五个孩子的翁瑞午为了她昼夜奔波,白天工作挣钱,晚上住在陆小曼的家中,为她提供经济支撑,陪伴着她度过痛失爱人的艰难时光。

此刻的情境,对于充满才情、养尊处优、习惯了高品质的生活的陆小曼来说,是异常艰难。

不畏世俗眼光与前夫离婚,只为追求一份浪漫真爱的她,本想此生就如此与徐志摩共度,但残酷的现实却不允许她的这份追求。

徐志摩之墓

从前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陆小曼,没有自己为自己挣钱的意识,再加上虚弱的身体、吸大烟的恶习,她的花销已是大得难以想象。

她曾经就向郁达夫的夫人王映霞抱怨:“每月至少得花银洋五百元,有时要高达六百元,这个家难当,我实在当不了。”

而徐志摩死后,她的生活更是穷困艰难,此时的她,只能将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翁瑞午一人的身上。

翁瑞午也责无旁贷,二话不说地扛起了这份希望,不惜变卖家中珍贵的古玩字画,四处打工,保证自己家庭和陆小曼的庞大开销。

也许从对于陆小曼的召唤随叫随到的那时起,他便已深陷她的情网,愿意为了她不求回报地付出。

陆小曼

即便是到了如此贫困的时候,翁瑞午还是竭尽所能满足心爱之人的所有愿望。

陆小曼肠胃不好,他便想尽方法弄来蜂蜜掺进她的鸦片让她吸食。

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物质奇缺的时代,他为了陆小曼能吃上一块肉,无论酷暑严寒,都排着长队为她弄到。

陆小曼想吃的美食、想穿的昂贵衣服鞋子,无论是什么,陆小曼说的、没说的,只要是他认为对她有好处的,他都为她准备到位。

人们说,他对她是黑(烟)白(饭)兼顾的照看,无微不至的呵护。

但这份呵护打动不了冷眼旁观的群众,他们摒弃介入陆小曼家庭的翁瑞午,鄙视他们这段起源可耻的恋情。

翁瑞午

徐志摩走后,陆小曼的冷暖无人问津,只有翁瑞午的不眠陪伴与不断付出。

他不在意旁人的说辞,只愿将她捧在手心,将她永远供养。

其实,在陆小曼的心中,永远坚定保留着徐志摩的位置。

但此时,她已被翁瑞午这份不求回报的爱而深深地感动了。

她显然给不了他任何东西,美貌已随时光与烟雾逝去,留下的只是枯槁的形容与干瘪的面颊。

才华已随悲凉的心境淡漠,她每日只能躺在病榻等待着他的照顾。

她唯一能够能给他的,或许只有同居生活中微薄的陪伴。

而这份陪伴,翁瑞午来说已是足够。

她深刻地感觉到,翁瑞午对她的这份情,已超出了爱情的深厚,更胜于亲情,是一份无怨无悔的爱与执着。

翁瑞午作品

徐志摩的死,仿佛为她悲伤的心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他的爱,正如汩汩洪流灌注其中,让她在无限的苍凉中寻得一份温暖的所求。

但她仍记得故人,刻骨地想念着故人。

与翁瑞午同居后,她与他郑重地作出约定:不许他与妻子离婚,不与他正式结婚。

坚定脱俗如她,立下这样的约定,不只是想始终保留着徐志摩妻子的身份,也是为了翁瑞午着想。

她不愿他为了自己抛弃发妻,落下更大的骂名,背负更加沉重的压力,哪怕她知道,他愿意为自己如此。

毕竟,他给她的爱,已经十分沉重了。

从伤痛中起始,在困苦中成长,他一直将这份沉重的爱无限地对她给予,将完全可以视作负担的她视若珍宝。

陆小曼画作

她对他已不仅是身体、生活上的依赖,更是情感上的难以割舍;而对翁瑞午来说,他别无所求,只要能感受到她的呼吸便已足够。

两人便是如此,相濡以沫地同居了23年。

陆小曼的干女儿何灵琰,虽然一直都是极力反对他们这样违背伦常地在一起。

但在多年后,她还是说:“现在想想这个人也算多情,他对干娘真是刻意经心,无微不至。徐干爹去世后,他更是照应她,供养她。

后来干娘烟瘾越来越大,人更憔悴枯槁,而翁干爹又是有妻有子的人,她给他的负担重,而他却能牺牲一切,至死不渝。

细想若无翁瑞午,干娘一个人根本无法活下去。”

的确,当时的翁瑞午,已然成为陆小曼生命的全部依靠。

陆小曼书法

在得知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后,胡适曾写信告诉陆小曼,她只要愿意和翁瑞午断绝来往,他愿意此后为她的余生负责。

而陆小曼则是坚决地拒绝了,翁瑞午已经为她付出了许多,她定然不会轻易离去。

她给胡适回信,希望他体谅自己这份知恩图报的心情。

翁瑞午的付出是无尽的,无怨无悔的,而陆小曼这份回报,也同样充满了爱意与宽容。

在翁瑞午六十多岁时,曾有过一段意外的新恋情。

1955年,他结识了跟陆小曼学习画画的一名女学生,姓关。

关姑娘与陆小曼的师生之情十分深厚,便将陆小曼认作“寄娘”,将翁瑞午认作“寄爹”。

而后来,翁瑞午却和这位干女儿相恋,甚至生下了一个共同的女儿。

翁瑞午一家

翁瑞午因为此事入狱,得了严重的肺病,出狱后还失了业。

面对他这样的错误,陆小曼并没有说什么。

对于翁瑞午的“新恋情”,她虽然不满,但并未多言,而是一直默默抚养着他和关姑娘的孩子,将她视如己出。

翁瑞午失业后,她便开始在文史馆工作。

从小在优渥条件中受着宠爱长大的她,靠着每个月30元的工资维持两人生计,还要照看翁瑞午的女儿。

后来,直到翁瑞午死后,陆小曼还一直照顾着她。

曾经的旧友胡适劝她,速速离开这个人,开始自己的生活。

而陆小曼却说:“瑞午虽贫困已极,始终照顾我无微不至,廿多年了,何能不仁不义把他逐走?”

陆小曼对翁瑞午的温情陪伴、不渝坚守,可见一斑。

陆小曼

翁瑞午的原配逝世后,陆小曼以续弦的身份进入翁家。

翁瑞午的家人不让她参与家中的大小事宜,对她十分不待见。

而她始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翁瑞午的女儿结婚时,她将徐志摩曾经在英国为她定制的,她一直舍不得用的卫浴瓷器和一套白绸睡衣送给了她,作为新婚礼物。有一年,她还让裁缝制作了五套新衣送给翁瑞午的五个子女。

她还为他们烧菜做饭,让他们与她和翁瑞午聚在一起吃饭。

她的行为逐渐使翁家的儿女接受了她,翁瑞午的女儿曾说:“想想他俩,也算很苦心为人了。”

陆小曼就这样,逐渐从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小姐,转变为了一个自食其力、养家糊口的温柔妻子与慈爱母亲,而带给她如此转变的,正是她对于翁瑞午的爱。

晚年时期的陆小曼

阳春白雪的诗人前夫已经远去,她在翁瑞午的扶持下,逐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早年的翁瑞午对她是如何的无悔奉献,晚年的她对翁瑞午便是如何的不离不弃。

在1959年陆小曼填写的档案表格上,她将翁瑞午写在家庭人员中。

虽然两人一直遵守着开始的约定,从未正式成婚,但她早已将翁瑞午视作自己的亲人,甚至是比亲人更加相依为命的陪伴。

年轻时的她,心甘情愿地放弃其他所有人对她的追求,追随这个可靠的男人一起生活;

成熟后的她,毫无怨言地接过他养家的重担,无名无分地与他共度余生。

聪慧有主见如她,必然知道这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却是她为人为心最想走的路、最应该做出的选择。

陆小曼画作

1961年,翁瑞午身染重疾,他感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而面对死亡,他最放心不下的人便是陆小曼。

他将好友赵家璧和赵清阁请去家中,恳切地对他们说:“我要走了,今后拜托两位多多照顾陆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

在两位好友承诺同意后,他终于安心地走了。

翁瑞午去世后,陆小曼虽心碎欲绝,但仍要承担自己与翁瑞午女儿的生活。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开始全心将精力投注于作画中,并将作品放在云朵斋售卖,大受欢迎,使她晚年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

她的绘画艺术价值极高,受到陈毅市长的关怀,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

后来,她成为了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参加了上海美术家协会。

陆小曼画作

郁达夫曾评论,她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可见漂泊半生,陆小曼的艺术天赋与造诣已不是常人所及。

在上海中国画院,保存着一份陆小曼的“履历”。

其中写道,“我廿九岁时徐志摩飞机遇害,我就一直生病。到1938年卅五岁时与翁瑞午同居。”

“翁瑞午在1955年犯了错误,生严重的肺病,一直到现在还是要吐血,医药费是很高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

陆小曼纪念墓

“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我在1956年之前一直没有出去做过事情,在家看书,也不出门,直到进了文史馆。”

翁瑞午去了,她终于找到了最后的情感寄托,将情感融入绘画,将对故人的思念注入作品之中。

1956年,陆小曼在上海病逝。

一抔黄土收艳骨,她可以与故人在天堂重逢了。

愿在另一个世界的他们,不必再为生计担忧,不用再为流言困扰,在恰好的时机,温情相逢。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