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新加坡的房地产模式适合中国吗?不见得!

2025-08-26 20:07 来源:网络 点击:

新加坡的房地产模式适合中国吗?不见得!

截至2023年6月,新加坡的总人口已达到591.76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公民人口微增1.6%至361.07万人,而永久居民人数则增加了3.7%至53.86万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主要民族包括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并且,华人占比约74%。

新加坡

一、房地产的“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房地产模式,被称为“新加坡模式”,是一种独特的住房供应方式。其核心在于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土地资源控制和财政巨额补贴,帮助本地居民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居住的需求。

新加坡住房模式的主要载体是公共组屋。新加坡的建屋发展局(HDB)是主要的房地产供应商,它开发并建设了这些组屋。据统计,截至2016年,高达82%的新加坡公民居住在这些组屋里,且组屋自有率在90%以上。

新加坡政府承担了“居者有其屋”的义务,这是其房地产模式的核心理念。为了保障民众的住房需求,政府采取了低价转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严打投机等方式。此外,新加坡还于上世纪6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新加坡建屋与发展法》,同时还颁布了《建屋局法》和《特别物产法》等,逐步完善了住房法律体系。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房地产模式是一种政府主导、为公众提供住房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加坡成为了高人口密度城市住房问题的典范之一。

组屋

二、“新加坡模式”适不适合中国尚待考证

相对于新加坡的五百万人口,中国作为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国情复杂,各个城市发展情况各不相同,适不适合新加坡模式呢?

“新加坡模式”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住房供应方式,其核心理念是保障民众的实际住房需求,通过低价转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严打投机等方式,帮助本地居民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居住的需求。

深圳湾

然而,适不适合中国借鉴这种模式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新加坡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几个前提条件:城市人口规模适中且稳定,政府能有效控制土地资源并有足够财政补贴来支持大规模的公共住房建设。对于如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来说,由于人口密度高和城市规模大,确实存在较大的住房压力,因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事实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凡曾提出,未来深圳市60%市民将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加坡模式并非简单地由政府大规模供应低价住宅,它同样是一个复杂精密的体系。并且,这种模式在深圳等地的实践过程中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担心会稀释商品房的价值。此外,中国最近推出的新一轮房改政策,其核心也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