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说戾气是污名化群众,他们有的只是怨气

2025-09-08 17:24 来源:网络 点击:

说戾气是污名化群众,他们有的只是怨气

最近戾气一词经常被提及,以至于我昨天早上下雨一不小心脚一滑,骂了一句脏话,都被同事说有戾气。

我忽然觉得,好像动不动说人戾气,是不是有点严重了。据我理解,戾气是本身的性格原因,而怨气,才是外界造成的。

我赶紧去查了一下汉语辞典。

戾气,是指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

同时针对的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罪行严重,也可能指心地非常黑暗的人。

书上说,戾气是一个病因学名词,出自《温疫论》,《诸病源候论》卷十:“人感怪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这玩意按照刚开始的意思,竟然还可以传染。

而我们经常说的戾气,是一种性格缺陷。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这个性格缺陷,只是一时的恶向胆边生,这不能叫戾气。

每个人都会有一时的恶念头。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近期接连发生的突发公共危害事件中,社会各界对民众情绪的反应颇为关注。

部分舆论倾向于将民众的不满情绪简单归结为“戾气”。然而,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老百姓心中涌动的并非简单的戾气。

而是源于生活压力、社会不公以及信息不透明等因素累积而成的深深怨气。

就是那种明明很努力了,却抵挡不了大时代大环境的趋势,最后落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的怨气。

就是那种看到别人扭个屁股跳个舞露点兄,甚至扮丑搞怪搞一些很低级的恶趣味,都能赚的盆满钵溢。

而自己辛辛苦苦每天6点起床8点上班,一个月工资还不够还房贷车贷老婆孩子买衣服读书请家教。

就是那种看到别人年纪轻轻开宝马路虎,每天还不用怎么上班,动辄是拆迁户炒股专业户某某投资公司总裁。

自己年过40了却还在为房贷车贷奔波,每天为了省一点钱挤公交地铁,自己做饭舍不得点盒饭。

就是那种出口外贸红利、房地产红利、互联网红利、电商红利、抖音短视频红利。。。。。。身边的人总能踩对赚钱。

而你哪怕书读的比他们多上班比他们努力,仍然是没有财运光临,反而碰上一点人生无常的,还负债累累。

就是那种炒股炒亏了,买房开发商跑路了,投资失败了,想赚钱被电信诈骗了。。。。

这个世界,怎么对其他人都好。

就是对你,不友好。

所以你怨恨了。

反腐加剧了不公平的曝光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强度生活,使得老百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物价上涨、房价高企、教育医疗成本攀升,这些问题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许多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发公共危害事件无疑加剧了民众的不安与焦虑。当生活的基本安全感受到威胁时,人们的不满情绪很容易被点燃。

但这绝非无端的戾气,而是对生活困境的一种自然反应。

社会公正与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然而,在现实中,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依然存在。

加之动不动一些反腐的曝光,动辄上千万上亿的贪腐,几百套房子,几百个情妇。。。。。

让普通民众感到被边缘化,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这种情绪在突发公共危害事件中找到了出口。

人们通过表达不满,实际上是在呼吁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这种情绪不应被简单地贴上“戾气”的标签,而应被视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到民众对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信任度。

当突发公共危害事件发生时,如果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给公众,就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信息的滞后或隐瞒,往往导致谣言四起,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愤怒”。

更多是对信息不透明和沟通不畅的不满,是对知情权被剥夺的抗议,而非毫无缘由的戾气。

这是怨气,不是戾气。

倾听、沟通与改善

很多文章在宣传戾气,但是,没有提出解决方法。

面对老百姓的怨气,社会和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从源头入手,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首先,要加强信息公开,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传播,建立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其次,要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同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打击特权现象,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公正。

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倾听民众的声音,理解他们的诉求,通过对话和协商,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将老百姓心中的怨气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稳定。

其实,老百姓在面对突发公共危害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并非简单的戾气,而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期待改变的强烈愿望。

只有正视这些情绪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安全、公正、美好的生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