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塘 > 杂谈 > 正文

​国产刑侦剧的巅峰,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2025-10-19 11:00 来源:网络 点击:

国产刑侦剧的巅峰,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一大批优秀的警匪类影视作品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给那个娱乐生活匮乏年代的人们增添了不一样的文化和视觉享受。而自《9.18大案纪实》走上荧屏起,纪实类刑侦剧开始大行其道,深得观众追捧。纪实刑侦剧讲求的就是真实,场面逼真,剧中人物朴实干练,无任何作秀,剧情跌宕起伏又环环相扣,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更没有警匪片中令人生厌的情感戏码,让人看得过瘾。这类刑侦剧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为了体现案件的真实性,拍摄过程基本上都是办案民警们本色出演,人名地名都是真实的,让观众有种身在现场的感觉,正是因为太过真实,有人也戏称自己是被罪犯们吓大的,例如董雷和白宝山。

《12.1枪杀大案》无疑是这类刑侦剧的巅峰之作。该剧由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西安市公安局八处(重案组)破获董雷团伙重大持枪杀人案的全过程。这部剧据说最早是公安内部教学片,所以里面的警察都是本色出演,力求还原破案经过。

故事发生在1997年岁末的古城西安,莲湖分局某派出所民警郑少康赴陕南办案,归途中遭遇车祸,因抢救旅客失血过多而晕倒,其随身携带的一把六四手枪不翼而飞,手枪辗转落入案犯董蕾手中,引发了一系列枪杀血案。当时正值美国总统访华前夕,西安又是访华第一站,公安部要求限期破案,由此西安刑警们开始与以董雷为首的犯罪团伙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演员王双宝扮演的剧中最大反派董雷,可以说是该剧成功的最大因素。王双宝天生的杀气,竖起眉毛瞪起眼后的样子令人不寒而栗,将董雷从最初的贫贱打工者到后来冷酷变态的杀人者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董雷是从乡下出来打工的农民,在进城的路上因为连个烟钱都给不起,被货车司机连同铺盖卷一起赶下车;干了活拿不到工钱,与其他农民工一起讨薪,又被老板带着打手打得头破血流。就是这样一个卑贱的小人物,在被逼到绝望境地后,开始疯狂报复杀人,一时间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也给警察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案件的破获用了整整四个月,整个过程中枯燥的蹲守、繁琐的摸排,真实地反应了那个年代刑事案件破获的艰辛——现实中的破案过程根本没有影视剧中描写的那样轰轰烈烈,枯燥和单调才是刑警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没有监控,没有DNA技术的年代,破案只能依靠人力的堆叠,从浩如大海的线索中艰难地寻找真相。只能说那个年代的刑警,太不容易。

穆文修、李全发、佟晓明、刘刚、张伟、梁伟 、刘宏阳等人都是西安公安局八处的具有多年刑侦经验的警察,他们的本色出演真实还原了案件破获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

剧中警察们的探案足迹遍布西部各省,从另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无意中还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另一面。九十年代末,以西安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相对落后,和剧中董雷一样,农村孩子很多早早就辍学进城打工,在西安这样的大城市,进城打工的农村孩子只能混迹于小吃铺、泡馍馆,稍有不慎就被老板打骂克扣工钱,他们往往很早就学会偷鸡摸狗。当时的城市在改革初期,工厂倒闭导致大量下岗工人涌入社会,失业者骤增,他们大都文化水平较低,很难另谋职业,而农民工进城也挤占了城市失业者的生存空间,面对困境,这些社会底层人员有的选择忍气吞声,而有的选择铤而走险,生存条件的恶劣和生活的绝望让他们中的一些人逐渐走上犯罪道路,抢劫、杀人、贩毒,有的还形成黑恶势力,为害一方。

当时西安的社会治安问题突出,乃是客观环境造成,而这部电视剧向我们展现了西安警察最真实的一面,艰难而执着地守护着古城的平安。相对于后来的刑侦剧,没有高科技的化验,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推理,只有一刻不停的摸排、守候,这是那个年代警察的时代烙印。

如今,二十年过去,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2,完爆此后一系列同类剧,堪称国产刑侦剧的巅峰。

你看过这部剧吗?

热门排行